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939篇
  免费   3392篇
  国内免费   4923篇
林业   4949篇
农学   4855篇
基础科学   3510篇
  6350篇
综合类   24569篇
农作物   3595篇
水产渔业   2461篇
畜牧兽医   7833篇
园艺   3210篇
植物保护   2922篇
  2024年   196篇
  2023年   887篇
  2022年   2169篇
  2021年   2372篇
  2020年   2295篇
  2019年   2116篇
  2018年   1549篇
  2017年   2666篇
  2016年   1919篇
  2015年   2901篇
  2014年   2946篇
  2013年   3400篇
  2012年   4682篇
  2011年   4978篇
  2010年   4496篇
  2009年   4010篇
  2008年   3902篇
  2007年   3594篇
  2006年   2931篇
  2005年   2268篇
  2004年   1344篇
  2003年   954篇
  2002年   1096篇
  2001年   981篇
  2000年   885篇
  1999年   561篇
  1998年   349篇
  1997年   277篇
  1996年   220篇
  1995年   211篇
  1994年   187篇
  1993年   182篇
  1992年   135篇
  1991年   128篇
  1990年   123篇
  1989年   114篇
  1988年   67篇
  1987年   42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5篇
  1963年   4篇
  1962年   8篇
  1956年   11篇
  195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 毫秒
51.
普通小麦主要农艺性状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析小麦复杂农艺性状的遗传机制,本研究以150份小麦品种(系)为自然群体,在4个环境条件下测定了9个主要农艺性状,利用小麦35K SNP芯片,结合5种关联模型(Q、PCA、K、PCA+K、Q+K),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全基因组多态性信息量PIC的范围为0.0950~0.5000,最小等位基因频率MAF值为0.0500~0.5000;群体结构分析和PCA分析均表明参试材料可分为两个亚群;连锁不平衡分析发现A基因组、B基因组、D基因组和全基因组的LD衰减距离分别为4.7、8、11和6 Mb。9个性状共检测到652个显著的关联位点(P≤0.001),其中21个SNP在2个或2个以上的环境中被重复检测到,分布在1A(1)、1B(4)、2A(3)、2D(2)、3A(1)、5A(1)、5B(5)、6A(1)、6B(2)和7D(3)染色体上; 1个SNP标记的物理位置未知, 3个SNP标记同时与2个性状显著关联;单个SNP的表型贡献率为7.67%~18.79%。8个优势等位变异在供试群体中所占比例较低,筛选出14个可能与小麦农艺性状相关的候选基因,其中TraesCS5B02G237200、TraesCS7D02G129700和TraesCS1B02G426300可能在植物抵御生物与非生物胁迫中起作用,TraesCS5B02G010800和TraesCS7D02G436800可能与植物激素的合成和响应有关,TraesCS2A02G092200可能与植物细胞壁的增强有关, TraesCS5A02G438800可能参与叶绿体发育,另外7个候选基因的功能未知。  相似文献   
52.
探明周年产量20,000kghm–2以上冬小麦–夏玉米种植模式周年气候资源分配与利用特征,并建立资源优化配置定量指标,为进一步提升黄淮海该模式周年产量潜力和气候资源利用效率提供理论依据,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2006—2010年黄淮海区9个高产点共45个田间试验的数据,定量分析了冬小麦–夏玉米模式高产形成与季节间光温水资源分配的关系。结果表明,三省9个试验点冬小麦–夏玉米均实现了周年20,000kghm–2以上高产,但区域间差异较大,河南和山东小麦产量最高,山东夏玉米产量最高,河南和山东周年产量分别高于河北16.9%和21.5%。产量的变化主要由光温水分配差异造成,河南和山东小麦季积温量在1924.2~2608.0°C和降雨量小于201.1mm范围时产量均高于河北,山东玉米季辐射量在2168.5~2953.8 MJ m–2、积温量小于2990.7°C和降水量小于591.3 mm范围时产量均高于河南和河北。然而省份间冬小麦–夏玉米模式季节间热量资源分配率和分配比值相对固定,即小麦季和玉米季积温分配率分别为43%和57%,两季间积温比值为0.7,这是该区当前生产和生态条件下冬小麦–夏玉米模式季节间资源合理配置的定量标准。在不增加任何投入的前提下依据该定量指标来指导黄淮海不同生态区冬小麦–夏玉米种植模式的资源优化配置,对促进黄淮海该种植模式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3.
 由西瓜嗜酸菌(Acidovorax citrulli)引起的瓜类果斑病,是危害西瓜和甜瓜等葫芦科作物的一种典型的种传细菌性病害。已有文章报道西瓜嗜酸菌在铜离子诱导下可进入“有活力但不可培养”(viable but non-culturable,VBNC)状态,并在适当条件下复苏,成为生产中潜在的病害初侵染来源。本文结合实际生产中的种子温汤浸种和低温储藏等条件,分别设定了50℃、55℃高温和4℃低温对西瓜嗜酸菌AAC00-1进行处理,通过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和平板培养法分别检测菌体活性和可培养性。结果显示,不适宜的温度条件能够诱导西瓜嗜酸菌AAC00-1进入VBNC状态,其中55℃高温20和30 min的两个处理,所有活菌均进入VBNC状态。将处理后的AAC00-1接种西瓜子叶,接种植株未表现出果斑病症状,且不能从接种部位分离得到可培养菌体。表明本诱导条件下的VBNC状态A. citrulli菌体不能通过短时间活体接种复苏。本研究分析了西瓜嗜酸菌在不适宜温度条件下进入VBNC状态的能力,为解析病害可能的初侵染来源提供了理论依据,对葫芦科作物果斑病防控具有重要的生产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4.
本文对野生大豆种质资源的起源、新型应用、以及未来发展进行了阐述。对其遗传性状进行了简单分析,并从国内分布的地理位置、种质资源发展所需要面对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为野生大豆资源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5.
The prognosis of liver cancer was inferior among tumors. New medicine treatments are urgently needed. In this study, a novel exopolysaccharide EPS364 was purified from Vibrio alginolyticus 364, which was isolated from a deep-sea cold seep of the South China Sea. Further research showed that EPS364 consisted of mannose, glucosamine, gluconic acid, galactosamine and arabinose with a molar ratio of 5:9:3.4:0.5:0.8. The relative molecular weight of EPS364 was 14.8 kDa. Our results further revealed that EPS364 was a β-linked and phosphorylated polysaccharide. Notably, EPS364 exhibited a significant antitumor activity, with inducing apoptosis, dissipation of the 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 (MMP) and generation of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 in Huh7.5 liver cancer cells. Proteomic and 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 analyses indicated that EPS364 inhibited cancer cell growth and adhesion via targeting the FGF19-FGFR4 signaling pathway.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EPS364 is a promising antitumor agent for pharmacotherapy.  相似文献   
56.
‘秦椒1号’辣椒是以自交系‘R9816-2-1-3’为母本,‘Z97-2-7-42’为父本杂交育成的一代杂种。果实长灯笼形,表面微皱,果长17.1 cm,果肩宽4.7 cm,果肉厚3.1 mm,单果质量73.5 g,商品性好,品质佳,平均产量45 062.6 kg·hm~(-2)。高抗病毒病、青枯病和疫病。  相似文献   
57.
 本研究从节瓜根际分离到一株具有防病促生功能的荧光类假单胞菌FP1761。该菌株对部分植物病原真菌和细菌具有拮抗能力,能够解钾、解有机磷和无机磷,可产生氨、蛋白酶、嗜铁素、吲哚乙酸。生物测定表明菌株FP1761可显著促进小麦生长。生理生化、平均核苷酸相似度、16S rDNA和多基因分析将FP1761鉴定为摩拉维亚假单胞菌(Pseudomonas moraviensis)。菌株FP1761基因组草图全长6.12 Mb,(G+C)含量为59.9%,共编码5467个基因序列。将该菌株与种内3个代表性菌株进行泛基因组和核心基因组分析,共产生 4 357个共有基因,菌株FP1761特有基因327个。利用antiSMASH对菌株次生代谢基因簇进行预测,发现其含有8个潜在的次生代谢产物基因簇。其中两个基因簇与嗜铁素pyoverdine合成相关,未见聚酮类合成基因。基因组分析发现,该菌株具有与病原性假单胞菌相似的III型分泌系统,但丢失了效应蛋白调控因子hrpS和转运相关的hrpHhrpK1基因。对全基因组扫描,菌株FP1761仅保留了病原性假单胞菌的保守效应蛋白AvrE和HopAA1-1。FP1761是目前已发现的唯一具有III型分泌系统的摩拉维亚假单胞菌。本研究表明摩拉维亚假单胞菌FP1761具有潜在的植物防病促生功能,但其III型分泌系统与植物益生互作机制有待进一步解析。  相似文献   
58.
连狮1 号是以连云港地区菜农提供的中狮头自留种为原始种,经4 代自交提纯选育成的大白菜新品种。株型紧凑, 整齐度较好,叶球为长筒翻心形,叶片呈长倒卵形,叶表面具有较深核桃纹并带稀疏茸毛。株高35 cm,外叶数约10 片, 叶球高28~32 cm、横径22~27 cm,单个叶球质量3.5~4.0 kg,每667 m2 叶球产量4 700 kg 左右,净菜率达83%。生育期 为90~95 d(天),田间抗病毒病、霜霉病、根肿病能力优于对照中狮头,适合在江苏、安徽、山东等地及其相近气候条件 地区秋季种植。  相似文献   
59.
大豆胞囊线虫病(Heterodera glycines,soybean cyst nematode,SCN)是大豆生产上的重要病害,其特点为危害重、分布广、难防治,每年对大豆生产造成极大的损失。种植大豆抗性新品种是防治SCN目前最为有效的措施,研究大豆对SCN侵染的应答机制,是培育大豆持久抗病品种的前提,对加快抗线虫品种选育及SCN的防控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综述了大豆对SCN侵染的组织细胞学应答机制;介绍了大豆在SCN侵染后酶系变化及酚类代谢的生理生化应答机制;从分子水平阐明了SCN侵染后大豆的基因转录变化,差异蛋白及DNA甲基化的应答机制,以期为大豆胞囊线虫病害的进一步研究与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0.
为了选育早熟、产量高、抗病性强、微苦的苦瓜新品种,以B19强雌系为母本,以B118苦瓜自交系为父本,进行杂交、分离后,经系统选育,培育出苦瓜新品种——淮农青1号。其早熟,果皮翠绿色,长纺锤形,口感脆嫩;前期平均667 m2产量1 126.2 kg,比对照增产25.5%,平均667 m~2总产量达2 740.8 kg,比对照增产26.3%;中抗白粉病,适合江苏省春季大棚栽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